摘要
直接設計非近軸衍射分束器仍然是一個挑戰。由于衍射角相當大,元件的特征尺寸與工作波長在相同的數量級上。因此,設計過程超出了近軸建模方法。因此,在這個例子中,迭代傅里葉變換算法(IFTA)和薄元素近似(TEA)用于衍射元素的初始設計結構,和傅里葉模態方法(FMM)隨后應用于嚴格的性能評估。
設計任務
使用近軸近似的衍射1:7×7分束器的初步設計通過嚴格分析,進一步優化零階均勻性和影響

光柵級次分析模塊設置
使用常規的分束器會話2編輯器,VirtualLabFusion提供了一個指導工具,允許用戶一步一步地指定所有影響分束器設計的參數。
1. 通過應用設計帶中的結構設計,所得到的傳輸函數可以轉換為結構輪廓。
2. 對于此轉換,使用了薄元近似(TEA)。因此,所得到的結構與初始相位函數成正比。
3. VirtualLab Fusion提供計算出的形式已經預設在光路中。
4. 要在不同的模擬場景中使用這種結構,需要從組件內部獲取實際的采樣表面或指定的堆棧。

衍射光束求解器-薄元素近似(TEA)
一般光柵組件提供了薄元近似(TEA)和傅里葉模態方法(FMM)作為解決模型給定的光柵。
薄元近似通常產生更快的結果,當結構小于波長的5倍,可能有精度問題,。
傅里葉模態方法允許一個嚴格的模擬,但需要更高的數值計算。
光柵級次和可編程光柵分析儀

光柵級次分析儀提供了所有衍射階的效率的概述,作為許多可能的輸出。
使用可編程光柵分析儀,用戶可以指定應計算的值。例如:總效率、均勻性誤差、0階效率
設計與評估結果
相位功能設計
結構設計
TEA評價
FMM評估
高度標度(公差)
通用設置
提供多次運行文檔,允許用戶執行任意數量的設計,并提供根據特定標準篩選結果的選項。
通過這種方法獲得了以下三個結果:我們將對其進行進一步評估。
結構設計
更深的分析
•高度剖面的縮放對零階有很大影響。
•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糾正零階不期望的效率,從而改善均勻性。
•參數運行是執行此類調查的最佳工具。

使用TEA進行性能評估
使用FMM進行性能評估

進一步優化–設計#1的零階階次優化

進一步優化–設計#2的零階階次優化
進一步優化–設計#3的零階階次優化
VirtualLab Fusion技術

更多閱讀
- Grating Order Analyzer
- Configuration of Grating Structures by Using Interfaces
- Design of a High-NA Beam Splitter with 24000 Dots Random Pattern
- Design of Diffractive Beam Splitters for Generating a 2D Light Mark
- High NA Splitter Optimization with User-Defined Merit Functions
|